在南召縣太山廟鄉安莊村,提起脫貧戶王付江康娜夫婦,無人不稱贊。鄉親們說,王付江夫婦自強不息,是脫貧戶的榜樣。
王付江夫婦都是40多歲的農民。他們全家七口人??的鹊哪赣H雙目失明,父親年齡大,體弱多病??的群湍械脚业恼煞蛲醺督驄D二人養活父母,供養三個子女上學,以堅強的毅力撐起了一個家。
2016年,康娜家因經濟困難,住房安全無保障,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村委和幫扶人根據她家的實際情況,給她家制定出了王付江外出打工,康娜在家加工糧食、發展養豬、種花生的脫貧致富思路。在上級的幫扶下,王付江在外打工,康娜家利用小額貸款買了糧食、飼料加工設備,建了磨房,養了豬。在他們夫婦的努力下,他家經濟收入增加了,住房新建了,如期脫了貧。
脫貧后,他們夫婦沒有停止不前,而是夫婦兩人重新進行了分工:家中體力活重,丈夫王付江在家負責種地、養豬、加工、打零工、照料老人;康娜外出打工,干工種單一的體力活。
分工明確后,王付江康娜夫婦過上了聚少散多的日子。王付江早些年在外打工,會建筑技術,康娜外出打工后,他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在家鄉承擔起了鄉親們建房的擔子,整天起早貪黑干建筑。因為白天不在家,他家的糧食加工時間,一般都是在早上和晚上。來他家加工糧食、飼料的鄉親們往往把糧食或飼料放在磨房門前,晚上或者第二天早上來拿。他的鄰居們總是早上在機器轟鳴中醒來,晚上在機器轟鳴中入夢。
“康娜出門兒打工后,我每天打工或加工糧食。種了10多畝地,又養了近百頭豬,早上六點多起床,晚上十點前沒睡過,一天兩頭不見日頭。生活是緊張些,但過得踏實?!蓖醺督f。
王付江是個熱心腸人,鄉親們誰家有需要,就有他的身影,搭棚建房、紅白喜事,更是少不了他,好多事情他都是義務幫忙。他的人緣也特別好,人們也樂意給他幫忙。今年,王付江種了10多畝玉米,聽說他曬玉米穗需要人幫忙,鄰村農民自發來給他幫忙。他在外村干活,天氣變化下陣雨,是鄰居們幫他管護了他出門前曬的糧食。
鄰居們看到王付江整天忙得像只轉個不停的陀螺,心疼地勸他少種些地,減輕點負擔,他總是笑呵呵地說:“人活著就得干活,忙了才有錢掙,才會有好光景?!?/p>
在外打工的康娜也不甘落后,她在湖北工地上和男勞力一樣吃苦耐勞,從事架電纜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王付江康娜夫婦的精心經營下,他們一家人生活其樂融融,幸福美滿。在近日安莊村“勤勞致富、助人為樂、孝老愛親”等“十星”評比活動中,王付江家被評為“十星”戶,給鄉親們樹立了榜樣。
(倪申 張琴 通訊員 徐培)
本欄推薦文章
本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