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金寨干部學院(金寨縣委黨校)喜訊不斷、捷報頻頻:6月25至26日,全國第二屆紅色文化論壇暨大別山精神研討會在該院召開,中共六安市委常委、金寨縣委書記汪冬同志在會上交流了金寨縣傳承紅色基因工作的經驗,該院一名副院長的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入選研討會《論文集》;7月4日,該院選派的3名選手在六安市黨校系統教學比賽中分別榮獲一、二、三等獎;7月18日,在六安市舉辦的“我心中的大別山革命精神”研討會上,該院報送的7篇論文全部被評為優秀論文,其中一、二、三等獎分別為2篇、2篇、3篇,并有3名同志在大會上作交流發言;7月22日的《學習時報》以《讓大別山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為題、8月5日的《皖西日報》以《金寨干部學院積極弘揚踐行大別山精神》為題,分別報道了該院的整體工作情況;7月29日,由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組織編寫,安徽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具體負責,該院一名副院長擔任執行主編的《紅色記憶叢書——革命老區巡禮》之《大別山革命老區(安徽篇)》編撰工作推進會在該院召開。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安徽金寨干部學院之所以能夠呈現出這種良好的發展態勢、喜人的工作局面,與其高度重視紅研(紅色文化與大別山精神研究)科研工作、傾力打造紅色文化品牌、積極創新方式方法、不斷夯實發展基礎息息相關、密切相連。
一、突出“紅”,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大力宣傳紅色金寨。安徽省金寨縣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紅色歷史燦爛輝煌、紅色資源積淀深厚、紅色基因豐富多彩。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金寨視察指導工作時,滿懷深情地說:“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叵脒^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笨梢哉f,安徽金寨干部學院是“因紅而生”。紅色立院、科研興院既是該院的正確選擇,也是該院的成功之道。幾年來,該院積極組織廣大教師深入研究金寨紅色歷史、積極開發豐富紅色資源,精心撰寫有關金寨紅色歷史、紅色人物、紅色故事、紅色精神的文章,大力宣傳、積極推介紅色金寨,不斷提高金寨的知名度、擴大金寨的影響力、樹立金寨的新形象。僅2021年以來,該院教師就在《人民政協報》《中國國防報》《光明日報》《學習時報》《中華魂》《黨史縱橫》《人物傳記》等幾十種公開發行的報刊雜志上發表宣傳紅色金寨的各類文章160余篇。
二、塑造“特”,認真研究紅色歷史,積極編纂紅色讀物。為充分彰顯金寨特色、大力弘揚老區傳統,安徽金寨干部學院積極組織精干力量持續不斷地編纂紅色書籍、教輔材料,以便科學系統地向外推介金寨、傳承紅色基因。幾年來,該院編纂出版了《紅色金寨》《紅色家風代代傳》《將軍縣的紅色征程》等教輔讀物,其中《標桿》和《將軍縣的紅色記憶》等書還榮獲了安徽省黨史科研成果優秀獎。
三、圍繞“新”,用足用活紅色資源,著力推出優質課程。該院特別注重挖掘紅色資源、打造特色新課程。比如,2022年春,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學習教育活動中,該院組織教師從金寨、皖西乃至大別山區的紅色歷史中,廣泛搜集相關素材、紅色故事,著力打造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新課程。
四、著眼“活”,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努力提升宣講效果。該院不斷推出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宣講方式,積極拓展紅色宣講的范圍、切實增強紅色宣講的效果,著力提升紅色宣講工作的吸引力、影響力、感染力、生命力。在宣講內容上,注重多樣性,努力滿足不同群體、不同班級的學習需求,有的以史為主、有的以人為主、有的以論為主、有的史論結合。在宣傳方法上,注重故事性,努力用娓娓動聽的語言講述感人肺腑的故事,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獲啟迪,以此達到“潤物細無聲”“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在宣講方式上,注重靈活性。比如,以紅色經典歌曲為主線講述豐富多彩的大別山革命歷史,通過一支支經典紅歌把一個個曲折生動的紅色故事“串聯”起來,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讓人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同時,積極采用微黨課、短視頻等鮮活多樣、多姿多彩的方式方法,著力提升紅色宣講的效果。
五、立足“準”,針對老區金寨實際,著力推出研究課題。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金寨的重要講話精神,精準選擇研究課題、積極開發利用積淀深厚的紅色文化資源,安徽金寨干部學院及時與安徽省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進行合作,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每年均通過省社科平臺發布一定數量的金寨發展亟需研究、老區發展應該深入研究的紅色文化課題,吸引省內外專家、學者積極為老區發展獻計獻策、獻智出力。幾年來,共發布課題30多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與此同時,該院還積極組織教師參與申報省市黨校系統教學科研課題,2021年成功申報省級黨校系統科研課題1個、市級黨校系統科研課題6個,2022年僅省級黨校系統科研課題就成功申報3個,名列縣區黨校前列。
六、緊盯“實”,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認真開展咨政調研。該院認真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精心組織廣大教師深入農村社區、走進田間地頭,摸實情、聽真言,積極開展咨政調研工作,撰寫了一大批有針對性、實用性的咨政報告和調研文章。僅2021年以來,該院就有30多篇咨政報告獲市縣主要領導肯定性批示,有的還在《祖國》《決策》《安徽省情》《江淮時報》等報刊雜志上發表。
七、追求“高”,積極撰寫學術論文,不斷夯實發展基礎。該院立足老區實際、瞄準高質量發展要求,充分發揮廣大教師的聰明才智,組織教師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積極撰學術論文,努力為全縣、全市乃至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探索科學發展之路、加快發展之策、高質量發展大計。2021年至今,該院教師在公開發行的報刊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理論文章40余篇。
八、瞄準“聯”,扎實做好對外合作,傾力實現“借船出?!?。去年以來,該院與安徽大學續簽了共建“安徽紅色文化研究中心”協議,與皖西學院進行了深入交流、密切合作,與高臺干部學院等簽訂了合作協議,第一批加入全國革命老區干部學院聯盟,主動融入共同發展、融合發展的“大潮”之中,積極謀求借梯上樓、借船出海的良好效果。
(安徽金寨干部學院 胡遵遠 宣自梅)
本欄推薦文章
本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