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是一名軍人,有一顆報國殺敵人的決心;他曾經是一名村支部書記,有一顆為民辦實事的愛心。如今,他是豫北青年抗日救國會紀念館館長,那一顆心,又成了積極傳承紅色文化的赤子之心。他,就是河南省平原示范區龍源街道辦事處王村村民賈明虎。
一
賈明虎出生于1970年,小時候就聽村里的老人講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共產黨人卞誠在王村天主教堂教會學校搞地下工作,領導學生鬧革命的故事,他心中就有一個夢想,要成為卞誠那樣的英雄人物,能夠上戰場與敵人戰斗。于是,1989年,他報名參了軍。
在部隊,賈明虎刻苦鍛煉,各項軍事技能都在連隊中領先,練就了吃苦耐勞和永不言敗的意志。他當上了班長上士,并榮獲了優秀班長、優秀士兵、優秀團支部書記等榮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復員后,政治與業務過硬的賈明虎被群眾推選為村干部,他敢想敢干,在平原示范區的城鎮建設中,他積極推進舊村改造搬遷工作,使群眾搬進小區,住進干凈舒適的樓房。
村民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日子,賈明虎感到無比的欣慰。但是曾經在心中種下的一粒種子,不可遏制地發芽、開花,他覺得,有一項重要意義的事情在等著他去做。
由于距離戰爭年代久遠,卞誠和他的戰友們在王村戰斗、生活的經歷缺少翔實的文字資料,了解那一段戰斗歲月的老人也大都不在人世了。他必須去做挽救性的工作,不然,就太對不起英烈們了!
從此,賈明虎頂酷暑、冒嚴寒,走上了漫漫紅色之旅。近的路程他騎摩托車,遠的坐公交或火車,他到過卞誠的家鄉姚村,到過卞誠成立第一個黨支部的地方——原武二中,到原陽縣民主政府所在地官廠,到過新鄉、焦作、平頂山、鄭州等城市,甚至遠上北京、西安、福州、貴陽、重慶、上海、青海等地,尋訪與卞誠并肩戰斗的戰友卞玉甫、李惠民等人和革命前輩的家屬,記載了許多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光犧牲的烈士就有好幾位,如橋北鄉葛莊人羅耀祖,蔣莊鄉蔣莊村人張俊、后馬莊村人魏從州,師寨鄉高莊人王中杰等,還有自己村里的烈士:張厚功、司品玉、丁硯田、姚繼周等。
好幾天,賈明虎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他要把紅色故事講出去,把革命前輩的英雄事跡宣傳出去,怎么講,怎么宣傳?他和幾個朋友一合計,決定成立紅色文化宣傳隊。
說做就做,賈明虎個人出資、再加上群眾捐資,購買了樂器、衣服等,召集有表演才能的人員,構思、排練、演出紅色節目,身體雖然累,但看到群眾觀看表演的認真勁兒,聽到群眾熱烈的掌聲,他心里非常地快慰。
二
2021年,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百年大慶之年。賈明虎覺得,要讓種植的紅色文化之花開得更加絢爛。
王村天主教堂,規模宏大,建成已經有110年歷史,它可以說是一座紅色教堂,因為共產黨人卞誠最早在這里領導革命,點燃了革命火種。1940年2月,卞誠同志受中共豫北工作團派遣,以天主教為掩護、以教友的身份來到王村天主教堂教會學校開展地下活動,6月,在王村東南磚瓦窯里宣布成立了革命的秘密組織“豫北青年抗日救國會”(以教堂為掩護干革命,在全國是首例)。當時有馮靖、卞玉甫、卞光聚、羅耀祖、姚繼周、張厚功、丁硯田、韓炳祥、張九同、焦樹松、張彥亭、徐起升、苗淵博、李耀東、司品玉、張永仁共16人。這是黨的外圍組織,為以后成立黨組織打下了堅實基礎?!扒嗑葧睍T進行宣誓并通過了《章程》,宗旨是“團結一致,抗日救國,實行民主,要求進步”,編輯了《青救會刊》,很多進步青年紛紛加入,會員很快發展到30多人。隨后,陽武、武陟、新鄉、獲嘉等縣都成立了“青救會”組織。
“青年抗日救國會”是平原示范區及原陽縣革命史上第一個黨領導下的革命組織。1977年,王村天主教堂被定為“青年抗日救國會舊址”,并被定為原陽縣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原來作為教會學校教室的老屋破舊,并且堆滿了雜物。除了門前的一塊石碑外,沒有其他紀念性的標志。
賈明虎和村委會成員商量,決定要建設豫北青年抗日救國會紀念館,以此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這已經是當年5月初的事情了,時間緊,任務重,經過請示上級批準后,賈明虎馬上投入紀念館的籌備建設中。
首先確定將教會學校的北教室作為紀念館址后,賈明虎驅車到外地考察革命紀念館的布局樣式,找懂行的人士構思,找設計公司設計,由于要趕在“七一”建黨節時舉行開館儀式,他拿出了運動場上百米沖刺的拚勁兒,連明徹夜地工作。
紀念館還要收藏有革命文物,他又開始了艱難的“尋紅之旅”,為了求得一件文物,他不惜驅車數百里。他的執著精神感動了革命者的后代,紛紛把珍藏的革命文物捐獻給紀念館。賈明虎歷經23年,收集紅色革命文物共計200多件。
在平原示范區的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紀念館修繕一新,展板內容豐富,開館儀式如期在“七一”舉行,新樹立起來的“豫北青年抗日救國會紀念碑”碑文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紅軍所書,記述了救國會成立的過程。那些文字仿佛也書寫了賈明虎為建設紀念館所付出的心血,來參觀的各級領導和觀眾紛紛稱贊賈明虎辦了一件大實事、大好事。
三
革命精神永不朽,傳承紅色文化的腳步也不會停止。紀念館建立后,賈明虎總是身系于此,心念于此。館長、工作人員都是他一人,接待參觀者,講解,招待來賓,忙得他不亦樂乎。家里的活他顧不上,孩子的學習他顧不上,他不但不能去打工或做生意賺錢,紀念館有什么活動,他還要拿家里的錢去貼補,妻子埋怨,他也只能笑著開導她:想想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讓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自己掏腰包花費些錢算個啥?
2021年12月17日,豫北青年抗日救國會舊址被河南省政府批準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這是平原示范區及原陽縣唯一一處省級紅色文物保護單位,來參觀的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及各界人士更多了,賈明虎的接待任務也更重了。
已經52歲的賈明虎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病癥,為了傳承紅色文化日夜奔波,又犯下腰腿疼病,但他一點兒不顧惜自己的身體。今年夏天,賈明虎累得又犯病住進了醫院,但是當有人來參觀紀念館時,他就立即起床,拔下吊針,立刻趕去進行接待講解。
家屬、朋友勸他:紀念館也建立起來了,自己也該休息休息了。賈明虎說:傳承平原示范區的紅色文化是項大工程,這才是打了個地基,后面還有好多事情要做的!
是的,賈明虎心中的紅色計劃還有好多:把豫北青年抗日救國會申報成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申報成為新鄉市中小學生研學基地,讓廣大中小學生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下一步,賈明虎又在醞釀一個更大的計劃——實施豫北青年抗日救國會紀念館擴建改造工程,打造一個集紅色文化與黃河農耕民俗文化于一體的主題公園,包括有平原示范區革命史料展覽、軍事拓展訓練、國防科技體驗等,利用王村四通八達的交通優勢,吸引眾多游客來此既接受紅色文化教育,又參與軍事科技項目的游玩,從而推進平原示范區的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打造鄉村振興的新亮點。
為了紅色文化的傳承,賈明虎的心總是一片赤誠,血總是一直沸騰,腳步總是一直不停!
(曹道偉 李豫)
本欄推薦文章
本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