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山,筆名李俊,齋號聚興堂,1962年生,河南南陽人,自幼研習書畫?,F為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教育家協會理事。先后創辦了聚興堂書畫研究院、青云閣書畫院、經開書畫院,并擔任院長。
天性使然,李海山自7歲入學,就愛上了書畫,此后一發不可收拾,經??吹绞裁串嬍裁?,課本的留白處總被他用來畫畫練筆。畢業后的李海山老師,懷著對書畫的癡愛,北上開始了近二十年的求藝生涯。
李海山老師在北京主要從事歷代名人字畫的仿真復制工作。字畫仿真復制不僅要求紙張、筆力、濃淡、色彩、用墨等與原作一模一樣,更需要復制者能夠深入理解原作者創作時的情緒、理念和用意,因此既考驗復制者的書畫功底,更考驗其文學造詣和悟性。為確保復制作品的形、神、韻都與原作高度契合,李海山老師得到多位大師的指點和親傳,包括李可染、吳作人、廖靖文、董壽平、李小可、李奇等書畫大家均給予其深切指導。彈指一揮,廿易寒暑。
在字畫的仿真復制過程中,李海山老師以古為師,以學為修,得古諸大家之精華,又得多位恩師悉心教授,月積年久,不僅對歷代的各種風格的畫作法熟稔于胸,對楷、篆、隸、行、草各類書法亦是信手拈來,形成了書畫雙修、文墨共舉的深厚造詣。在研習名人書畫的的過程中,李海山老師數十年如一日虛懷勤研、無敢逸豫,博眾家之所長,但又師古不泥、自成一格,他的超絕才氣和妙趣匠心經其作品演繹后讓人頓生酣暢淋漓之感:楷書功力渾厚,結體端莊;行書豐腴勁秀,氣韻貫通;草書豪邁奔放、剛猛果決;隸書蒼勁古拙、跌宕遒麗;篆書典雅醇厚、筆精墨妙;山水畫雄偉大氣、意境超然;花鳥魚蟲活靈活現,生動自然;人物畫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其作品包羅萬象、無一不精,筆跡或寬厚樸拙、蒼潤大氣,或縝密含蓄、雄渾華滋,墨色則隨情而化,靈動多變,張弛有度、恣臆汪洋,筆求形,墨生韻,傳情達意,盡表華彩。
書畫之道,博大精深,藝術家必須在舍得之間下一番功夫。然“舍得”二字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對心性的百般錘煉?;氐洁嵵莺?,李海山老師反復研磨、博采眾議,確立了繪畫以馬和山水為主,書法則偏重行書、行草、狂草的藝術風格。對多數人看來,駿馬圖大多彰顯長嘯奔騰、雄健灑脫之氣,山水畫推崇偉岸厚重、意境空遠之韻,行書、草書則顯筆走龍蛇、豪邁奔放之象,這三類書畫題材輔以李海山老師灑脫不羈、倜儻俊逸的秉性呈現出的作品更顯翰逸神飛、神形具備,別有一番韻味。
眾多的書畫題材中,李海山老師又對畫馬情有獨鐘且頗有造詣。古往今來擅畫馬的大師眾多,李海山老師僅鐘情于徐悲鴻和吳祖略的馬。在李海山老師看來,徐悲鴻的馬是將西方畫的寫實和中國畫的筆墨意趣相結合,運筆老辣,淋漓校塞,馬的立體感和質感凸出,顯“穩”;而吳祖略的馬墨瀋肆意,極具妍姿,似有關塞縱橫、沖風破雪之勢,顯“狂”。李海山老師將二者的技法和特質予以結合并融會貫通,同時輔以個人的創新,畫出的馬風姿颯爽,氣勢如虹,順側縱放,轉換生姿,極具藝術感染力,不僅在業內好評如潮,屢次斬獲專業級大獎,亦受到大眾的追捧和稱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為在圈內頗有名氣的書畫家,常有人慕名前來求藝,上至達官顯貴,中至文人墨客,下至平民百姓,但凡求教,李海山老師無一不傾囊相授。雖常有人以重金拜師,但李海山老師至今沒有收一人為徒,僅因好友關系收了一名12歲的小姑娘為學生,得空時教其書法。經李海山老師指點,這名12歲的小學生前不久剛斬獲中國書畫教育家協會全國書法大賽金獎。
在筆走游龍的線條和遒勁瀟灑的墨色中,李海山老師走過了50余年的翰墨人生。對李海山老師而言,他對藝術筆耕不輟的勤研、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心摹手追的執著將透過一方宣紙繼續延續;他對傳統書畫的追求,對藝術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將借由一襲水墨繼續傳承!
(曹道偉 李全勝)
本欄推薦文章
本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