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在受災嚴重的磨西鎮青岡坪村,地震發生后,湍急的河水把原有的橋梁沖毀,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只剩下了幾根繩索。為了將在地震中受傷的群眾迅速轉移出來,救援人員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用獨木橋架起了“生命線”。
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雅江大隊大隊長 張國勝:我們到達了青岡坪村前面隔離的燕子溝河,發現所有的進村道路已經被坍塌的土石方截斷了。因為隔著水流湍急的燕子溝河,我們根本無法通行,唯一能夠通行的就是橫跨在河上的兩根油絲繩,這是唯一的通行路線,大概有150米左右。據了解,村子里受傷的人員挺多,急需包扎的一些器材和消炎的藥品。時間不等人,于是我們就在支隊長的安排部署下,我帶著17名消防指戰員分三個批次抓著繩索一步一步地進了村。
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雅江大隊大隊長 張國勝:我們第一批進去的是衛生員,我帶的人是第二個批次進去的,進了村之后,我們同村民一起把重傷員轉移到靠近河邊的一個空院子,然后衛生員逐家逐戶地給那些輕傷員進行包扎,但是這些傷員還是要盡快地轉移出去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療。
盡管救援人員憑借過硬的本領成功抵達了村子,但如何把傷員轉移出來,成為了必須要解決的難題。懸在河上僅有的幾條繩子顯然不能讓抬著擔架的消防人員順利通過。
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雅江大隊大隊長 張國勝:轉移傷員唯一的路線就是過河。第一就是我們伐木需要采伐選擇樹形,而且必須長度、粗度一定要達到承重的標準。第二就是我們在連接樹干橋梁的時候,其實樹干比較重,中間的巨石面積比較小,人少了在上邊搭不上去,人多了又站不下,下邊就是水流湍急,你要不連接上樹干,就連接不了橋梁。它就必須要達到這個長度,而且還要達到硬度,人踩上去能夠安全通過,在架設搭木頭的過程當中確實是費了很大的勁。
伐木、架橋,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幾根樹樁組成的簡易橋梁終于被成功架起。此時天已經黑了,而腳下是水流湍急的燕子溝河,救援人員需要用擔架抬著傷員走過這條將近200米的橋梁。
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雅江大隊大隊長 張國勝:搬運傷員過橋時只能兩個人抬著擔架,因為前期很多人抬著擔架往前走,一過橋只有兩個人才能抬,消防員就用繩子拴在擔架兩邊的把手上,把繩子套在脖子上,空出來兩只手,還要扶著兩側的繩索和樹枝保持身體的平衡。每走一步,腳都要緊貼著樹干往前挪動,生怕腳抬起來往前邁步,再踩下去的時候踩不穩、腳打滑,這真的是不可想象的艱難。我們就是靠搖晃的肩、簡易的木橋,連夜轉移了29名重傷員。
最遠的一戶人家離橋有三四公里,救援人員用擔架把傷員轉送至木橋處,守在橋旁的救援人員接到傷員后,將傷員再轉送至約四公里外的救護車上。這四公里基本沒有正常道路可走。救援人員走河道、爬山,踩在滿是石子的路上,全程必須又快又穩。約四公里的路程,救援人員走了近一個小時,把傷員送上救護車后,他們來不及休息,繼續轉運傷員。
本欄推薦文章
本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