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拳大師盧紹敬于1953年出生于漢劉邦故里江蘇沛縣,自幼習練少林洪拳,曾拜師小洪拳大師侯召英為師。因勤學苦練,在沛縣于當地各門各派切磋交流沒有敗績。
1973年在河南開封汴京公園內偶遇峨嵋拳孟憲超大師,開始跟隨孟老師練習峨嵋拳。經過多年勤學苦練,在開封打出一片天地,得到開封各門各派、回漢兩教的認可。
1987年,應邀參加全國武術理論研討會,發表論文《中國功夫雜志社》在全國武術界引起強烈反響,在習練峨嵋拳之余,熱衷于武術理論的總結和研究,先后在《體育文史》《武林》《中國功夫雜志社》等雜志發表多篇有影響力的論文,數十年來,教授萬余名峨嵋拳愛好者健身功法,為我國體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1987年起,先后任開封市武術協會峨嵋拳研究會秘書長,河南省峨嵋拳研究會副會長。
2013年,在香港舉辦的國際中國功夫高峰論壇暨功夫角力演示大賽上,一舉斬獲拳派傳人大師獎。
2016年,再次應邀參加第二屆國際中國功夫拳術功法論壇大會。
大師盧紹敬口述道:峨嵋拳風格特點是:陰陽易位,乾坤倒轉,玉女之拳是拳不接手,劍不回尾,槍不畫圈,方是峨嵋。
我真正體會到峨嵋拳的技擊性強,其內功心法、養生功法更強。我從學習峨嵋拳,及鷹爪功法、拍打軟氣功法、按蓮功等三大功法中,感受到訓練這些功法對人體的抗打能力與長壽起到很大的作用。
峨嵋拳十腳八手,陳探讓隨藏,頂逼騙閃錯,劍法槍法,峨嵋刺法,峨嵋拳的風格特點招法太多,在此不一一介紹。
峨嵋拳法世間稀,空來空去見神技,
陰陽顛倒別不用,內在妙法橫生一,
一法即破萬法招,萬法歸一是真理,
以靜制動穩中求,一招一式爭先機,
玄中內藏有中有,有中生無更玄機,
莫怕對方千均力,橫生妙法破玄機,
功夫原是禪修練,玄中又玄萬歸一。
為了更好地傳承峨嵋拳,大師盧紹敬于2020年創辦了峨嵋拳會館。會館座落在浙江義烏市國際文化創客村李祖村,其村山環水繞,風景秀麗,山上有千年廟宇,山下有彎曲賽道,難得的鬧中取靜之地,歡迎全國各地的峨嵋拳愛好者前來學習。
通過和盧紹敬大師的交流溝通后,我感到峨嵋拳是一門獨特又深奧的學問,它是一種科學的動作攻防技術和人體動作的藝術體現。其次,通過學習峨嵋拳鍛煉意志,培養品德。經過長期鍛煉、可以培養人門勤奮、刻苦、果斷、頑強、虛心好學、勇于進取的良好性格和意志品德。
峨嵋拳體現了中國武術的傳統道德觀念和個人的武德修養。它要求所有習武者都要“尊師重道”,做到“孝悌仁義”,“技道並重、德藝雙修”。峨嵋拳的學習是以武術的形式培養個人品行修養的良好方法之一。(閆乃軍 黃益民)
本欄推薦文章
本欄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