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非遺文化作品,大家不禁想到秸稈工藝、木雕、剪紙......誰能料到古城的磚雕呢?在商丘歸德古城、睢陽區知聯會會員、癡情微型磚雕的民間藝人——潘明生。
近日,記者一行來到潘明生工作室,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做古城磚雕,他用那沾滿灰塵并且有點老繭的手小心翼翼地拿起刻刀,開始一步步精雕細琢,從他那靈巧的雙手就可以看出他的手下一定會有精美的磚雕作品出現。他見來人,停下手中活,交流起來。
潘明生出生在商丘,在小學時,喜歡繪畫、泥巴,他經常在地上畫,畫的飛禽走獸,栩栩如生,深受村民喜歡。經常在古城里的古建筑并開始嘗試在青磚上進行創作。潘明生空閑時溜遍了商丘古城、歸德府城墻等名勝古跡,他領會了傳統磚雕的神韻,這為他日后的磚雕打下深厚的根基。
多年來,潘明生經過傳承創新探索,微磚雕也愈加豐富,涵蓋古代建筑的各種風格,造型。49歲那年,他從小喜歡捏泥巴手工活,初學刻字師父黃甫,黃甫師傅精心傳授,潘明生認真的學,磚雕手藝不斷精進。當時跟隨師父學習雕刻的傳統平面作品,他感覺不能適應市場。于是,他購買書籍、雜志、光碟等進行系統學習,他有異常天賦,加上自己的創意,創作的作品深受青年人青睞。
他深知: 古城有一個很深的底蘊,他想傳統技藝傳承下來,從學磚雕的那一天起,潘明生就深深的愛上了這門非遺藝術。記者走進微磚雕刻藝人潘明生的工作室,一件件磚雕作品:古城四合院、佛塔、小橋、火神臺……這些作品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建筑物,還飽含古城歸德府明清古宅元素。
為再顯古塔昔日原貌。他到農村收購舊料或到景點撿拾磚瓦等,自己癡迷磚雕,他的妻子十分支持,妻子做點小生意,掙點錢后,為潘明生購買書籍、畫冊,實物 繪圖本,切割機、刻刀、買鋸,電刨,磨光機,電鉆等,這樣,讓他干勁更足了。
為雕刻《佛塔》,作為磚雕第三代傳人專門去少林寺實地考察建筑細節,并拍攝留存下來。自己按比例反復刻試,并在細節上力求遵照原貌微縮臨摹雕刻這一古典建筑。他雕刻的佛塔體采用青磚材質, 塔高,磚雕必須需經過十幾道工序,一個多月才能完工, 其精細的雕刻技藝令人贊嘆。
如今,他的作品《少林寺》、 《商丘古城》、 《老家的院子》《古城院門樓》等吸引了大批“粉絲”愛好者爭先收藏和媒體記者、攝影家前來采訪拍照。去年10月,商丘工學院邀請他講磚雕之美講座,全體師生了解非遺文化知識,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他想磚雕文化讓更多人了解,把作品《寺廟》、《佛塔》、《桃花扇》、《漢桑城》分別捐贈博物館、少林寺、商丘曙光救援隊、南陽等。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2021年5月,他的作品被商丘市文化館和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為磚雕《延安寶塔》;他在2021年獻禮建黨100周年功勛人物推薦中參選的作品及廣泛人氣玉支持好評榮獲“藝術形象大使”殊榮。
潘明生:“我愛好磚雕藝術,也希望能夠發揚一下傳統磚雕的實力,就是下步在古城內有人免費提供一間房作為自己工作室,希望能夠吸引一批對微磚雕刻感興趣的年輕人,一起推廣磚雕刻技藝,借商丘古城傳統文化的載體,向世人傳播和弘揚傳統文化。
(陳興起 黃杰)
下一篇:志愿服務做表率 黨員奉獻展風采
本欄推薦文章
本欄最新文章